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欢迎登陆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官方网站

中国境内跨国医药企业及本土医药企业的销售额统计分析

发布日期:2019-08-21  发布:学会  作者: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与麦肯锡公司联合发布了,由双方组成的研究小组共同对中国医院药品市场展开研究的成果——“中国医院药品报告:深度洞察”。此报告为第六期,涵盖了2017全年及2018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

以下内容来自对这一研究报告的节选与再编辑:

2017年,跨国药企的销售份额较本土企业有所提高。自2013年以来,跨国药企在二三级医院和一 二线城市中的销售份额呈缓慢下降趋势。然而,在2017年这一趋势出现逆转。

2017年,跨国企业在三级医院的市场销售份额(37%)比在二级医院(29%)要高。跨国企业在一线城市的市场销售份额(47%)也比在二线城市(34%)要高。

总体而言,跨国企业在各级医院和城市中的市场销售份额自2013年以来缓慢下降,但在2017年 回升。这表明,跨国企业近年来在扩大市场覆盖面和推出新药方面的投入开始带来回报。

     image.png

在样本医院的前十强企业中,一半以上为跨国药企;2016年至2017年,前十强企业的销售额占比 保持在约24%的水平:

image.png

在所有样本医院中,2016和2017年前十强企业中有六家是跨国药企。

2016-2017年间排名基本保持稳定,只有江苏恒瑞从第六名上升两位至第四名,山东齐鲁从第三 名下跌三位至第六名,正大天晴则首次入围前十。前十强企业在三级医院中的销售额占比(约25%)较二级医院(约22%)稍高。

跨国药企在三级医院(6家)比在二级医院(5家)拥有更多排名前十的席位,而本土药企的排 名变化则较大。比如,山东齐鲁在三级医院中排名第四,在二级医院中却只排名第十四;同样 地,复星医药在二级医院中排名第六,在三级医院中却只排第十三)。

      跨国药企在较发达地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image.png

在北京和浙江,前十强企业中有七家及以上是跨国药企,而且它们相较于本土药企的排名更靠 前。在江苏和四川,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在前十强中的数量和排名则旗鼓相当(各有五家,分 别约占14%的份额)。同时,本土药企通常在其本地市场享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其中一些领先企业甚至在多个省份排名第一。

image.png

领先跨国药企的排名优于本土药企,尤其是辉瑞,它在十五个省市中排名第一(安徽、北京、 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内蒙古、宁夏、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和浙江)。

跨国药企通常要面对拥有地方优势的本土领先企业的挑战,因此当地的竞争比全国更为激烈。例如,扬子江药业在八个省份中排名第一(甘肃、河南、黑龙江、湖南、江苏、青海、山西和 云南);山东齐鲁在本省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各治疗领域中,前十强药企的销售份额差异明显。整体而言,在前十强药企中,跨国药企的销售份额有所上升,本土药企的销售份额有所下降。这可能是领先跨国药企成功执行扩大市场覆盖,抢占本土药企市场份额的战略所致(其他药企 的销售份额基本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

前十强药企占比较大的治疗领域为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以及呼吸系统,销售份额分别约为77%和69%。此外,在这两个领域中,跨国药企的份额远高于本土药企。消化系统与代谢系统治疗领域市场最为分散,前十强药企占比仅为48%。在神经系统领域中,跨国药企在前十强中的占比最低,仅为13%,而本土药企占比为42%。


编制方法及资料来源:

本报告提及的中国医院药品市场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年鉴所定义的所有综合和专科医院涉及的药品市场,不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本报告未包括零售药店在内的中国药品市场其他销售渠道。

医院药品市场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因为医院占据了中国药品销售的最大份额。作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深入洞察中国医院药品市场将是抓住中国市场机遇的关键所在。

中国医院按卫健委规定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三级医院规模最大。对于卫健委未分级的医院,我们在研究中根据床位数等医院基础设施信息进行了对应归类。

本报告中的市场销售额仅指西药,按医院采购价计算。

本报告中的城市(县)分类体系依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开发的城市分类模型建立。基于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信息,将全国 649 个国家行政区划所定义的城市以及 290 个达到城市规模的县划分为 4 个等级,即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4 个。

城市;二线城市包括天津、南京、杭州、无锡和温州等 46 个城市;三线城市包括兰州、贵阳和汕头等 193 个城市;四线城市包括蓬莱、延吉和龙海等 696 个城市。其余地区划归为县级/农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