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欢迎登陆中国医药会计学会官方网站

中国医药会计学会杨珊华会长、赵治纲专家应邀出席第二十七期“中国管理会计沙龙”并发表主旨演讲

发布日期:2024-05-28  发布:  作者:

aa.jpg

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主办、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分会和《中国管理会计》杂志承办的第二十七期“中国管理会计沙龙”于2024年5月2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主题为“管理会计赋能价值创造——以高水平提质增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办方安排了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刘红薇,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张登洲,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王兴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秘书长潘晓江等中总协领导出席。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董元致辞。本次沙龙采取“线下+线上直播”互动交流模式,来自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中央企业领导嘉宾及业界知名教授学者来宾92人,线上收看直播人员超过9.45万人次。中国医药会计学会杨珊华会长,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赵治纲研究员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分享了理论和实践、思考与见解。

杨珊华会长做了题为“提质增效的理论逻辑与国药实践”的主旨演讲,系统性阐述了提质增效的理论逻辑及其在国药集团的应用实践。

在提质增效的理论逻辑部分,杨珊华会长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展开,创新的指出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值漏洞的产生过程。同时,以清晰界定“价值漏洞”与“价值挖掘”的内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价值漏洞形成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原因,包括顶层设计不科学、内部信息不对称、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不足、员工积极性影响、技术工艺落后等六大方面。

杨珊华会长强调价值创造是一个从“0”到“V”的积累过程,而提质增效则是推动价值从“V”到“V’”的进阶过程。他指出,随着价值链条的延伸和价值网络的复杂化,价值漏洞可能会逐渐增多,而这正是提质增效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领域。通过寻找和填补这些价值漏洞,实现价值挖掘,进而推动价值创造,这正是提质增效的核心要义。

杨珊华会长更具原创性的给出了提质增效的明确定义:提质增效是由企业管理层组织、区别于日常经营性管理活动,旨在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能够在短期内(一般不超过一年)增加经济效益的专项提升性管理活动。同时,分享了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提质增效的几个关系,以及以项目制开展提质增效的六个步骤的实施路径——“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寻找价值漏洞(立项)、提质增效项目实施、加强检查督导、项目开展结项、组织专项考评”。这些策略和路径为“项目制、可量化、可考核”的提质增效工作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更好的助力企业科学高效高质量的开展提质增效工作。

在提质增效的国药实践部分,杨珊华会长指出,国药集团按照“顶层设计、全员参与、总会计师靠前指挥”的核心理念,以“目标可量化、落实有抓手、考核能计量”为指导原则,推动提质增效管理方式创新,构建了具有国药特色的提质增效工作体系。在“项目制、可量化、可考核”九字方针的指引下,自2020年财务部牵头组织提质增效工作以来,国药集团在2020至2023年间累计实现增效77.91亿元,为集团经营业绩做出了显著贡献。

杨珊华会长从国药集团发布了《提质增效专项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以制度化的方式引领全集团的提质增效工作开始,介绍了中国中药、国药太极、国药国际、国药集团星鲨公司、国药中生上海公司、国药集团新乡市中心医院6个提质增效实践案例,分享了国药经验和国药智慧。

最后,杨珊华会长指出提质增效的几点深刻体会,他强调,一是建立以主要负责人抓总、总会计师分管、财务部门牵头的组织工作机制;二是加强组织发动和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和企业文化;三是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建立强大数据中台;四是大力推行项目制管理,建立健全专项考核办法;五是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工具创新应用,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六是推动精益管理工具应用,不断提升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原副院长、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会长刘志远对杨会长的精彩演讲进行了点评。首先突出表现在,一是理论与实践交映生辉: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的理论思考(质量效益在哪里为什么?逆向工程,反向思考);以理论为指导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如何实现提质增效,相应的管理机制如何做到科学有效?项目制,日常运营之外的增量管理)。二是整合式的管理创新:整合项目管理、精益管理、管理会计、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思想与工具,赓续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思想与工具,如班组核算、鞍钢宪法、厂内经济合同制和目标成本控制等,结合央企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提质增效工作和管理体系。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未来本土管理思想与工具创新的可能。其次,本报告的逻辑层次清晰,理论逻辑是:价值创造过程必然存在价值漏洞;价值漏洞的表现和原因多种多样;发现、弥补价值漏洞即可提质增效,实现V-V’(并趋近于V*)的增值。建立了提质增效的初步理论框架。工作体系是:干什么(提质增效的操作性定义);谁来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怎么干(项目制):如何干好(可量化、可考核,实现增效目标)。形成了一整套提质增效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实践应用是:基于共性要求的各显其能。完善机制,持续为提质增效提供动力:全员参与,建立了提质增效的文化;场景丰富,展示了提质增效的普适性与灵活性;运用工具,提升提质增效的科学性。最后取得成效是:绩效改善,业财融合,管理精益,机制健全,积极性提升。

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赵治纲研究员就“数据资源赋能企业价值创造”做了主旨演讲,分享了本人的思考和观点,以及近期企业的调研和交流体会,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和积极评价。赵治纲研究员指出:

数据要素化和资产化是国家大战略,是企业发展大机遇。数据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新要素,党中央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化和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特别是202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统一行动,围绕数据要素、数据资产、数据资产管理、“数据要素×”、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领域,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初步构建起了我国数据要素化和资产化的政策支撑体系,引发了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在数据资产会计处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等制度建设方面,中国产生了不少的政策和理论创新,已经走在了国际前面。从政策逻辑看,我国数据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遵循了从中央到地方和先行先试的政策演进逻辑,注重顶层设计和高效协同,为企业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数字时代,数据资产化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新逻辑。数字时代,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持续迭代,数据可以生成数据,使得数据资源呈现超指数级增长趋势。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的属性特征,不能用传统思维来看待和认识数据要素,可以说,数据要素是对传统生产要素的赋能、融合和倍增,是要素中的“要素”。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数据资源具有明显的新资源特性,如充裕甚至无限供给、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制复用、价值场景化和价值创造共享化等新特征,由此可见,数据资源是企业战略级的新资源和发展的新优势。

数字时代,管理会计赋能企业价值创造需要新思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现行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带来了巨大挑战,甚至是颠覆。同时,ChatGPT、未来人形机器人更是对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职业挑战。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不再是由传统的有形资产和劳动力来主导,更多将由数据资产和无形资产来驱动,企业价值增长的空间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产业链供应链,而是整个价值网络和生态圈。因此,现行的管理会计理念需要更新和管理会计工具需要持续创新,管理会计赋能企业价值创造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值得重视的是,数据资产是一类新型资产,不能用理解传统资产的思维和理念来认识,更不能用传统的方法来开发、经营、管理和运作。

总之,赵治纲研究员认为,数据资源具有很大的价值开发空间,是企业发展的新资源和价值创造的新路径。数据资产化更是企业未来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亟需从战略上来看待和规划,为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增长打开了新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注:以上系赵治纲研究员分享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引用自“财科院宏观财务”。)

杨珊华会长和赵治纲专家在本期沙龙上的精彩演讲,既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案例分享,又有基于调研的思考和观点,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浓厚兴趣,获得了线下和线上的一致好评。当前我国已进入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面对一系列新变革、新要求、新技术、新挑战,管理会计需要也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持续赋能价值创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推动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